6月初,达晨创投内部传,合伙人、副总裁傅哲宽从公司离职,因为“他春节后就没怎么来上过班,一直在休假”。也有传言称,他将自己单干,募集一只小基金来管理。
此外,达晨创投的另一位合伙人也开始“休假”,据称,他也有可能离职。
6月7日,傅哲宽向本报记者否认了这一传言,他表示:“我还在达晨,只是在休假,工作了这么多年,休假很正常。”他确定地表示。达晨创投官方也否认了傅哲宽的离职消息,称其只是身体不好在休假。
传言猛于虎。对于正在向机构投资者募资的达晨创投来说,杀伤力则倍增。
傅哲宽被达晨内部员工视为“楷模”,他投资并且已经成功登陆A股的企业高达5个。熟悉达晨创投的人认为,如果傅哲宽离开,对达晨的打击将会很大;仅在一年前,另一位有5个投资项目上市的合伙人晏小平也离开达晨。两起离职直接指向,达晨创投核心团队的稳定性。
追根溯源又回到机制问题。
本报记者采访多位达晨创投前员工、现员工,得以打开达晨创投carry分配(利润分成)的“黑匣子”:较低的基本工资(在晏小平离职后有改善,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和苛刻的carry分配。
据多位人士向本报记者告知,达晨创投母公司电广传媒(000917)(000917.SZ)会抽走超过一半管理费和carry,而在carry分配时,从合伙人到投资经理,先要扣掉高额的成本,结果是能分到的carry极其有限。
达晨内部流传着一种说法:某位合伙人投资一个项目上市退出后,他分到的carry不过区区几十万元。
在成立之初的多年间,电广传媒给予达晨创投不遗余力的支持,达晨因此得以熬过最初PE行业最艰难的时光。
但在PE行业起死回生后,这却成为其沉重的负担母公司在管理费和carry上抽血过多,达晨从合伙人到普通员工的薪酬待遇,与市场化机构相比,并无太大竞争力,心生去意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说,与母公司的利益分配等激励机制问题,已经成为达晨创投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此事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达晨未来的发展空间。
休假被传离职
关于傅哲宽将离职的说法,在达晨创投内部已经传了一段时间。两位达晨创投现员工和一位前员工都告诉记者,春节后,傅哲宽开始休假,很少来公司上班。更有传言,傅哲宽离职后将“单干”,即自己募集一只小基金来管理。
前述三位员工都告诉记者,达晨创投另一位合伙人X,近期也开始“休假”。但经记者多方了解,这位合伙人虽有去意,但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等人还在极力挽留,他也还没有书面提交辞呈。
一位PE人士私下告诉记者,达晨创投的一位合伙人向他承认,傅哲宽将离开达晨创投,而合伙人X也有可能离开。
然而,傅哲宽否认了这一说法。6月7日下午,他在电话中称:“我是四月份才开始休假的。我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现在还在达晨,没有离职,只不过现在在休假。”
达晨创投合伙人邵红霞也否认了这一传言:“他(指傅哲宽)因身体不适,目前处于暂时的休息状态。十多年来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们的团队,特别是合伙人团队身体上负荷很重,这两年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也提醒大家注意锻炼身体。”
邵红霞坦陈:“达晨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组织,每年都有严格的考核,所以在这个组织里,会有很大压力,也会受到很多约束,没有太多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感到有些压抑。就说我自己吧,有时连续睡眠不好,会觉得有点扛不住了。有些离开过我们的同事,反馈给我们的结论是,和其他机构相比,达晨的工作速度太快、强度太高了。但这也是达晨能够取得今天成绩的主要原因。”
无论传言是否属实,市场的猜测已经对军心有所动摇。
一位达晨创投员工董让(化名)表示,曾觉得达晨创投是个不错的平台,无论从影响力、可投资金,还是经验积累方面,都远胜过一些不那么知名的外资基金,所以虽然后者的薪水更高,但其从不为所动。因为,对在这一行业资历尚浅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积累投资经验。
但当其被问及“为何以前没有这些离职传闻?是不是因为牛市可以画饼,现在行业过冬没盼头”时,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心灰意冷。
而种种迹象表明,达晨创投的日常工作节奏并没有为传言所累。
6月3日,达晨创投北京分公司迁址。傅哲宽、肖冰(达晨创投总裁)、邵红霞(达晨创投合伙人)等都悉数出席下午的活动及晚宴。而在这一周,刘昼、邵红霞的日程一如往常排得很满。
核心团队隐忧
然而,看似平静的表象,或难掩地面下涌动的暗流。
上一次,达晨创投有震动性的人事变动,当属原合伙人晏小平的离职。2012年4月,本报报道晏小平将从达晨离职,并赴任鼎晖创投任合伙人。一个月后,晏小平正式加盟鼎晖创投。
傅哲宽和晏小平,两人都被视为为达晨创投打天下的“功勋合伙人”。
傅哲宽,现年44岁,略为寡言。他曾就职于电广传媒,2000年跟随刘昼来到达晨创投。此前的履历并不显赫。
其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09年。这一年,他投资的圣农发展(002299)上市,为达晨带来了超过10倍的账面回报。圣农发展,是福建一家自养自宰白羽肉鸡的企业,目前是肯德基的重要供应商。
随后三年间,傅哲宽投资的太阳鸟(300123)、恒泰艾普(300157)、恒大高新(002591)、煌上煌(002695)先后IPO,每个项目都为达晨带来不菲的账面回报(如表一所示)。
在PE投资界的人士看来,在未来投资这些项目的基金到期后,像傅哲宽这样的核心参与人士应该能分到金额巨大的carry。
carry,是PE机构的一种利益分配机制,基金到期后,如果得到事先合伙协议中的约定,那么GP管理公司即可获得carry分成,最常见的分成比例为20%。由于GP管理公司本质上是一群人的集合,所以这部分carry,则由合伙人及较为资深的员工分享。这是PE基金最典型的激励方式,目的是为了使GP管理人和LP出资人利益保持一致。
晏小平离开达晨创投时,也有5个投资项目已经IPO。晏小平和傅哲宽两个人投资通过IPO退出的项目,加起来超过达晨所有IPO退出项目的1/3。
所以,如果傅哲宽真的离开,势必对达晨创投造成相当大的打击,尤其是眼前,达晨正在向机构投资者募资的当口。
如果说傅哲宽的离职还有些捕风捉影,那么,曾经主导投资东方精工(002611)的胡卫东的离职则已有定论。胡卫东在达晨创投成立之初就加入这一团队。公开信息显示,2000年时,他担任过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00创业”)的董事。
达晨创投2010年5月受让了东方精工约1000万股,每股成本4.06元,东方精工2011年8月IPO时,发行价为15.5元。其时,胡卫东任达晨创投投资副总监,兼任东方精工董事。
但对于达晨现在的高管来说,核心团队的变动,却又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邵红霞告诉记者:“其实核心团队每次变化,我们内心一个是舍不得,一个是很震动。晏小平走时,我们很舍不得,晏总是肖冰的大学同班同学,肖冰说他很少睡不着觉,但是那天他睡不着觉了。然后傅哲宽这次说他的身体有点状况,想休息一段时间。我们也理解。”
打开Carry分配的“黑匣子”
电广传媒不遗余力的支持,让达晨得以熬过最初PE行业最艰难的时光,但在PE行业起死回生后,这却成为其沉重的负担,而这在达晨的激励机制方面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每只基金的Carry具体如何分配,对于外界来说,都是机密。那么,达晨Carry分配的“黑匣子”内部结构又是怎样?
一位达晨创投合伙人告知本报记者,达晨分carry时的规则是:
例如:达晨旗下基金2008年10月投资甲公司,甲公司2010年上市,最终套现了3亿,那么投资甲公司的合伙人和投资经理,在分Carry时,应该用3亿扣掉他们各自在2008年10月以前投资的所有项目的本金。即如果一位合伙人在2008年10月前,项目投资额超过3亿的话,那么甲公司上市,他一点Carry也分不到;他只能等到他投资的乙公司也上市,两个项目加起来赚的钱覆盖了甲项目投资时点(即2008年10月)以前所有投资项目的成本时,他才能分到Carry。
这一说法,与多位达晨员工的说法吻合。
在这一规则下,达晨创投的员工压力都极大。比如,纵使傅哲宽和晏小平退出的项目多,但他们投资的项目也多,故需要扣除的成本也多。压力的来源之一,与他们投出的每一个项目有关,其投资额都会变成未来分Carry时的成本,换言之,像“紧箍咒”一样存在。
这样的carry分配方式,鼓励合伙人和投资经理,关注自己所有投资项目的回报,换言之是激励团队关注达晨创投旗下基金的整体回报,而不是鼓励员工只顾投出明星项目,同时也可能投出风险极高的项目。
这一方向,和外资基金的激励机制中,鼓励团队关注基金整体回报的方向一致。但是,达晨创投团队能分到的Carry,不是全部的20%,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据了解,在20%的carry中,先拿出8%给达晨团队,剩下的12%再按照股权结构分配[电广55%,团队(包括电广自然人等)45%],其中达晨团队占25%。这样计算,达晨团队共拿到carry的(8+3)%。
前述达晨合伙人不讳言,电广传媒和湖南广电系领导,会拿走达晨创投管理费和carry的一部分。但他拒绝透露,电广传媒及相关人员,拿走了百分之多少。
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08财智”)的股权结构,或许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
08财智成立于2008年,正是合伙制基金的兴起,它顺理成章成为达晨最主要的基金管理公司。2009年成立的天津达晨财富基金、2010年成立的达晨创世基金、达晨盛世基金等基金的普通合伙人都是08财智。
08财智的股权结构曾多次变动,但00创业(几乎为电广传媒全资控股)持股55%始终不变,其最新的股权结构如表2,刘昼、肖冰、邵红霞、傅哲宽分别持股7.5%、6.5%、3.5%和1.5%。
董让私下告诉记者,刘昼、肖冰等达晨创投员工持股约为25%,其他自然人股东,多为电广传媒及其股东方的领导。
前述达晨合伙人告诉记者,2008年达晨财智的股权结构,跟达晨创投目前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正相关,但并不绝对一致。比如,刘昼、肖冰、傅哲宽等人持有的股权并不是他们分carry时的比例。他们持有的股权,代表的是达晨创投整个团队将分到的carry,具体分配时,则跟项目的相关性很高。
管理费被抽走部分的直接结果是,达晨创投不可能实现高薪政策PE机构管理费的最重要支出就是养团队:前述多位达晨前员工和现员工都抱怨达晨创投的薪水很低,而且是低于很多人民币基金。低薪策略同样“普照”达晨创投的合伙人。他们的薪酬,亦远不及他们的市价。
而Carry被抽走的直接结果则是:降低了达晨员工对未来利润分配的预期。较低的薪酬和较低的carry分配预期,成为达晨创投核心团队长期稳定的巨大障碍。有人私下无奈抱怨“公司赚钱和个人赚钱,是两回事。”
原本,达晨创投的一些员工寄希望于,薪酬和carry不够,跟投来补。达晨创投会将自己拟投资的项目,留出一定额度给员工跟投。这种跟投是自愿行为,员工可以不投,如果要跟投,则必须用自己的积蓄来跟投。如果跟投的项目成功上市,则员工可以获得额外的红利。
但在资本市场不景气,实体经济不景气,IPO暂停等因素下,跟投变成不是一种福利,而是可能会亏本的投资。
一位达晨创投的员工曾分析,认为与达晨创投同城、同样有大股东制约的深创投集团(以下简称“深创投”)的某些方面好于达晨创投:“达晨创投的母公司对达晨的话语权,比深创投的母公司的话语权更大。深创投是多个股东,影响多少会互相抵消一些,但达晨就这么一个大股东。”
但对于达晨现在的高管来说,核心团队的变动,却又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激励机制:任重道远
刘昼亦告诉本报记者,他特别琢磨了红杉和高盛的员工基金,并筹划以后学他们在达晨创投做一个员工基金,资深的员工可以加入,以基金的方式对被投资项目进行跟投。
00创业,让达晨员工爱恨不能。
它成立于2000年4月,2001年初,公司的注册资本就到了1亿;2003年,出资全部到位。00创业股权随经颇多变动,但基本是在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旗下的公司或其员工转让(2009年至今的股权结构)。可以说,00创业一直由电广传媒或其股东全资控股。2000前后,深圳成立了无数投资公司,它们都投了不少中小企业,瞄准创业板开闸。当时的“风投”俗称投资法人股。00创业的很多同行都没能熬过去随后的若干个冬天。
达晨创投终于在2006年看到曙光:2005年中国股市启动全流通改革,“大小非”持有的股票,经历限售期后都可以流通;2006年,00创业成立之初就投资的同洲电子(002052)登陆中小板。同洲电子为00创业带来超过10倍的账面回报。随后00创业陆续套现了同洲电子的股票,为达晨创投第一次赚到大钱。
值得一提的是,和达晨创投同时投资同洲电子并一直持有到上市后的投资机构中,深创投集团就是其一。深创投成立于1999年,和达晨创投同样有体制问题。两家机构在人民币基金中表现都非常亮眼,后来也无数次被同行拿来比较。
在同洲电子之后,达晨创投下一单IPO直到三年之后的创业板开板。而这一次,达晨一举成名,在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企业中,达晨创投投资的亿纬锂能(300014)、爱尔眼科(300015)、网宿科技(300017)等榜上有名。2008年拓维信息(002261)的上市又为达晨创投的锦上添花。尽管从招股书看不出其跟达晨创投的直接联系,但这家企业确在2001年拿到电广传媒的投资。
客观上,电广传媒在那个资本非常稀缺的年代(2003年前后),给予达晨创投的资金支持,以及对几年没有回报的容忍,让达晨团队早早“出道”,比后来涌现的人民币基金,积累了更多投资经验,尤其是对资本市场周期的把握。
如此,改变低薪、Carry分配的现状很难一蹴而就,而改变电广传媒与达晨团队55:45的股权结构更难。虽然达晨团队一直在努力改变,但因为按照会计规则,电广不会失去并表达晨的资格。特别是已经首尝到甜头的电广传媒已早将创投看成其主营业务。
达晨团队也曾试图寻找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5月11日-25日,刘昼、邵红霞一行飞往美国,拜会了红杉、高盛等知名机构,也跟一些主流的美国机构投机者进行一些沟通。
邵红霞告诉记者,刘昼在美国跟PE机构交流时,“特别注意问了每个机构的合伙人的文化,合伙人如何选拔的、怎么升迁的,合伙人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怎样的,如何维系合伙人的沟通和关系。”
刘昼亦告诉本报记者,他特别琢磨了红杉和高盛的员工基金,并筹划以后学他们在达晨创投做一个员工基金,资深的员工可以加入,以基金的方式对被投资项目进行跟投。
但这一切都还在路上。
一位上述接近达晨的人士表示,达晨创投此前虽然募集过一只7500万的美元基金,但这只基金没有大的LP出资人,只有香港本地的中小机构投资者,更多LP出资人是个人,这些个人LP很多又是美籍华人。他分析,这只美元基金,其Carry分配很可能用了潜规则的手法处置:即LP看到的文件中,Carry全归达晨团队所有,但实际分配中,恐怕还是相当部分分给了母公司。“估计这也是其他大的LP不进来的原因。”
上述人士为达晨感到可惜:“目前人民币基金的优秀团队,有可能向美国机构投资者直接募资。但达晨团队的激励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募。我担心等有一天达晨解决了,也因为团队的流失,被机构投资者以核心团队不稳定而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