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陆金所估值或达百亿 P2P黄金时代与创业者无关?

2014-12-30 7:51:0736氪 【字体:

  陆金所估值或达百亿 P2P黄金时代与创业者无关?

    12 月 26 日,《第一财经日报》确认了陆金所获得摩根•斯坦利等多方投资的消息。凭借平均年龄 1 年半的两大金融服务平台 Lufax 和 Lfex,公司估值据传已高达百亿美元。大洋彼岸,Lending Club 上市两周之内,市值增长 6 成,超过 90 亿美元。前几天 Ondeck 上市。P2P 似乎迎来了最好的时刻。

    国内的创业者们也干得热火朝天。据和讯网的消息, 2013 年末全国 P2P 网贷平台仅 523 家。到了 2014 年 11 月底,已超过 1626 家。平均每个月有 100 多家 P2P 平台诞生。国内金融机构或许从没有过这样惊人的扩张。

    的确,这是一个大市场。据西南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13 年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超过 5 万亿。这还不算三驾经济马车中消费的地位日益提升,个人消费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增量。

  寡头统治初见雏形

    可是,如果告诉你美国 P2P 市场上,Lending Club 和 Prosper 两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96%,是典型的双寡头市场,新进入或者打算进入的创业者们,你们怎么想?加上年 P2P 批量违约,12 月单月问题平台数已达 62 家,接近去年全年 76 家的总数,大家是不是更该冷静一些?

    当然,你可以说中美金融市场差异大,创业者有足够的创新空间。传统金融机构市场应变力差、中小企业贷款难... 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实。创业企业可以凭机动性取得先机,获得滚雪球效应。或者新创企业创新力强,可以用最新的数据技术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贷款审核。这些都很有道理,只是还要看看现实。

    金融大鳄已经入场,不能再用传统眼光看待金融机构转型的力量。2011 年 9 月,平安才设立陆金所。今年 1 至 11 月,仅 Lufax 上三大 P2P 产品之一“稳盈 - 安 e”的交易规模就有约 79.34 亿。超过拍拍贷、人人贷等创业型公司历史交易的总和。宜信在线下建立了超过 3 万人的团队,而它 8 年来的累积交易额也轻易被 Lufax 平台 11 个月 500 多亿的业务量甩开了几条街。跟他们比规模,没戏。

    互联网巨头早就占领了数据高地。阿里积累了 10 多年的用户和商户交易信息。基于这些数据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信度高,可以提供合理的风险匹配定价。处理效率也高,平台提供给企业的单笔贷款审批速度最快可以达到 3 分钟。京东针对个人消费者和平台商户的“京白条”和“京宝贝”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再看看腾讯和百度,都是要入口有入口,要数据有数据,还能招到一流的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跟他们比硬实力吗?

  那么问题来了,后来的创业者,你还有什么机会?

  2C业务,要干脏活累活

    整个美国 P2P 市场中,70% 的借款方是个人。Lending Club 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75%,主要业务就是个人信用卡过桥贷款。但他们对贷款人的房贷审核和利率定价都是基于美国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这使得他们的业务可以做得很轻。不需要担保,也不需要线下审核。一笔贷款审核的成本只需要 2.5 美元。

    国内没有成熟的信用评价体系,不能照搬 Lending Club 的模式。虽然都叫 P2P,国内的平台重得多。纯粹做线上业务的很少,大部分都需要在线下进行放贷审核。原 Lending Club 的 CTO 苏海德为前者建立了信用定价模型。但是他加盟的点融网对额度稍大的项目也得依靠线下审核。早期只做线上的人人贷的线下业务也越来越重。到今年 11 月,人人友信的线下网点数量达到 90 多家,已经接近国内一家中型券商营业部的水平。

    最近有条好消息,阿里金融准备开放它的信用评价体系——芝麻信用。数据覆盖了 3 亿多实名个人、3700 多万户中小微企业。目前已经将向部分合作企业提供了接口。央行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希望能整合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与央行的信用记录,形成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但即使这样,Lending Club 模式也不是创业者的蛋糕。

    一旦有了信用评级,优质借款人就不会愿意接受高利率的贷款条件。大家都能获得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你的利率高,就会有替代品提供更合理的定价。这种情况下,决定谁能吸引优质贷款人的核心就是融资利率。(这时候不用太纠结借款效率,信用数据化之后,大家做审核都便捷。)

    可是最便宜的钱在哪里?不是在目前 P2P 中投资端的“个人“,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获得高收益。资金成本最低的是银行和保险资金。为什么他们这时候会加入?因为一旦信用数据标准化,提供给投资人的产品就容易进行结构化处理。平台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吸引机构和银行入场是可以预见的。陆金所已经这么做了。这些业务很大概率都会是有银行保险背景,以”陆金所“为代表的一类平台的机会。再加上单笔贷款额度不高,要做资产结构化就需要大量的借款形成打包的基础。大平台才会形成滚雪球效应。所以,越晚,越慢,越难。

    个人贷款领域留给创业者的机会在剩下两类借款人中。

    一是缺少信用记录的人群。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网络信用信息,但又有融资需求。首先进入视野的是学生。可是针对大学生的产品已经不少。另外,由于大学生也是网购的生力军,他们的数据账户已经在巨头的狩猎范围内。另一部分人在中国或许更具代表性——农村和小城镇居民。他们中很多人甚至都还没有触网,难言信用账户。而农业经营和生产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这里天然存在着大量优质的借贷人。要抓住这类触网度低的人群,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而言,是个难题,也有创业公司在尝试。这或许就是创业者们建立壁垒的地方。前几天强东哥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会谈,京东可能试水农村借贷。创业者要做可要赶快了。

    二是信用记录太差,按照一般的审核规则没有办法获得贷款的人群。他们的融资并不是不能做,想想美国的垃圾债券。高风险配高收益,天生一对。但对创业团队的产品定价能力有很大挑战。华尔街上做过垃圾债的精英们,或许可以回来看看。

  2B业务,走向垂直细分

    美国的市场成功的模式,中国不能生搬,但道理还是一样。大家都在为传统金融机构填补市场空缺。中国融资市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的借款难。所以从一开始就与美国不同,国内 P2P 平台上大部分的借贷用途都是经营。点融合伙人苏海德估计国内 P2P 市场中这一比例是 90%。以人人贷为例,这部分交易占 75%。尽管市场很大,新的创业者们也需要择机而入。

    与个人消费者不同的是,对小微企业建立普遍标准化的信用模型很难。美国的信用体系做了 100 多年,也没太好的方法

    所以我们把中小微企业分成两类。一类是电商平台或者 O2O 生活服务平台上经营的企业;第二类是基于互联网的非电商类型企业和传统线下企业。他们的差异在于是否容易做到标准化评估。

    第一类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积累了交易数据,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标准化评估。不过,这里留给创业者的机会不多。电商平台和生活服务网站(58、赶集、大众点评和美团)占尽了天时地利,天然积累的交易数据,运营所维系的合作关系,未来触角还会深入商户的CRM系统。这事儿只要平台做了,就难被外人分一杯羹。想想前面说过的阿里和京东吧。

    剩下的是没有在电商平台经营的互联网公司和线下企业。对他们做标准化评估很难。而且他们为了获取贷款,往往有支付高利率的意愿。P2P 企业做这块市场,需要想好自己的竞争壁垒在哪里。单纯靠低利率吸引融资,高收益率吸引投资人已经行不通了。价格战?新加入市场的创业者,你确定打得过已经估值几十亿,还有几亿美元在账上的先行者吗。现在到处都能看到 P2P 平台用各种方式拉流量。有用吗?用户的转移成本那么低,吸引来了也留不住。更何况,借贷平台与一般的业务不同,价格战容易突破风控防线,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违约的陷阱。

    但是如果创业者拥有很多垂直行业的信息,能基于这些信息搞定别人搞不定的信用评价问题,或者有一个可以黏住大量优质投资人或者融资者的平台,那就另当别论了。

    36氪之前报道的Molbase已经接入了一些 P2P 平台,向需要账期的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化工行业的利润率较高,Molbase 又有供应链上的真实的订单数据,因此很快就把这部分的业务做了起来。未来在很多垂直领域拥有数据的平台都有这样的机会。

    也可以像搜房网那样,因为聚集了购房者而诞生了房贷需求。在此基础上与世联行联手,把 P2P 嵌入售房业务闭环中,也就找到了生存的基础。

    前面的分析,基于一个简单的框架,而框架常常意味着边界和限制。所以,最后还想谈谈创新。总有一些需求是大公司没有发现、难以满足,或者或做得不好的。泛 P2P 市场的机会对于新创业者而言已经很难做,但局部市场创新带来的想象空间依然存在。

  创新者永远都有机会

    信用评估一直都是难点,这自然也代表着机会。现在大量的用户信息都掌握在 BAT 这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手中。很难想象他们会对所有 API 使用者都提供同样完整的信息(相信即将开放的芝麻信用也一样)。不信你问问挖财,这家公司和支付宝之间关于 API 不知道沟通了多少次。

    商业模式创新者一定有机会 新创企业如果想要从 BAT 手中拿到更多的用户数据,或许可以考虑将 BAT 的利益纳入自己的商业模式。比如通过 P2P 向 BAT 的平台导入流量,然后用流量交换高级权限的 API,和对手之间建立竞争壁垒。巨头身上从来是中小创业公司的温床。淘宝的土壤里长出了一淘、美丽说和蘑菇街,支付宝身上想必也能长出来几家不错的创业公司。

    产品创新者永远有机会 目前国内 P2P 流行的第三方担保模式在真正出现问题后发挥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如果能在这个环节上有所创新也就形成了差异化的价值。已经有一些产品在做,如社交 P2P。基于在线社交关系图谱可以评估个人信用。早期 Lending Club 基于 Facebook 的社交关系来拼合借贷双方。而从担保的角度考虑,好友也可以选择成为贷款人的担保人。当然如何保证这样的担保有效,也需要一些与众不同的机制设计。

    技术创新者永远有机会 2C 的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创业初期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去哪里找廉价的流量”,而 2B 互联网产品面临的问题将是,“去哪儿寻找廉价的数据”,还有一句话叫“创业公司的数据都是爬来的”。对 P2P 创业公司来说,BAT 和金融机构的数据永远是昂贵的。那招聘网站的数据呢,垂直电商的数据呢,数以千记的 O2O 服务机构的数据呢?集腋成裘,廉价低效的数据呼唤伟大的技术。

    基于传统 P2P 还衍生出了很多新模式,无法一一列举,逐个评论。但是在任何一个领域,留给创新者的空间总是有的。不过也相信最终的竞争优势都会回到一点——巨头林立,技术壁垒、数据壁垒或者商业模式壁垒,你总得打穿一个,好把对手留在墙外,自己独善其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